2023-10-15 19:43:15 来源:光明网 阅读量:17304
编者按: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扎实推动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振兴。《科普中国智惠农民》本期邀请广西罗城旭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、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“头雁”项目学员韦兴智,请他讲述自己发掘地方特色,让家乡之美“走出去”的故事。
讲述人:韦兴智 广西罗城旭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“头雁”项目学员
桂北山区,九万山南麓,一个古老的民族世代在此聚居,这就是我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。11年前,我从这里走出去。如今,我又回到这里,只为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。
返乡创业,带动家乡百姓共同发展
2012年毕业后,我离开家乡在外打拼。为了陪伴父母,在2016年我回到了老家广西工作。
我的老家经济落后,但日照充沛,雨量充足,生物资源丰富,非常适合发展农业。经过考察,我认为相比种植业,养殖业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,且创造的经济效益更高。加上交通不便,动物受病毒传染的风险也更小,于是,我萌生了投身农业的念头。
2019年,我成立了智永生态合作社,先后在集环村、新安村等当地深度扶贫村建设了5个养殖基地,饲养大白猪和西门塔尔牛,累计带动当地村民2486人就业,人均年增收5000~8000元。
韦兴智在新安村建设的养牛场
三产联动,做好地方“土特产”文章
由于猪、牛育肥周期长,需花费半年甚至更久,我的养殖基地日常运营支出高达每天1.2万元,很快我就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。加上缺乏养殖经验和技术,基地里牛的消化机能开始下降,继而引发食欲不振,部分肉牛生长缓慢,育肥效果不佳。
为保证养殖场的现金流,我低价租下当地一个1000多平的闲置农贸市场,将其改造成标准化食品加工厂,并把难以育肥的猪、牛屠宰,使用仫佬族传统香料加工腌制成多种产品,销往附近农贸市场。凭借多样的产品种类和独特的口味,当年加工产品的销售收入高达400多万。
在外出学习交流的过程中,我看到其他地区一些极具地方特色、包装精美的土特产,深受启发。我想,我们仫佬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,为何不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品牌产品?
说干就干,我联系朋友设计了一系列展示仫佬族生活环境、特色服饰以及文化习俗的产品包装。我还注册了“智永生态”的商标,开发出仫佬族山尖牛肉条、特色猪肉腊肠、特色口味牛肉肠等新的系列产品,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各地。这些产品一经推出,便受到消费者青睐,尤其逢年过节,我们的产品经常“爆单”。
在一次去南宁学习的时候,我遇到了广西博锦实业有限公司总裁詹宇,我们相谈甚欢,决定开展合作。借助博锦实业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阔的销售渠道,我们将具有仫佬族特色的肉制产品销往广西、广东等地,还在淘宝、京东等平台开设店铺,年销售额达30万。
韦兴智身着仫佬族服饰为公司产品代言
赠猪帮扶,帮助残疾户持续增收
2020年,我被选为广西罗城政协委员,我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。在一次与县残联理事长交流的时候,他邀请我作为企业家参与到助残项目中来。
我深知,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2021年,我的合作社与罗城县残联共同开展以产业帮扶为主的阳光助残活动,先后为38户残疾人士发放30~50斤不等的猪仔以及猪饲料等物资。我们还持续跟踪他们的养殖情况,传授养殖技术和经验。
我们赠送给残疾户的大多是母猪仔,他们将其养成大猪后,还可以进行配种,一只母猪平均一年能产2胎,每胎又可以生出10只左右的小猪。这样,残疾户就可以获得稳定而持续的收入。
目前,我们合作社对周边村庄残疾户的帮扶规模由最初的38户扩展到270多户,辐射罗城县11个乡镇,累计发放猪仔近700头,帮助残疾户年增收近100万元。
韦兴智的合作社与县残联开展阳光助残活动
未来,我计划在罗城县、环江县等地建设现代化屠宰场,进一步推动当地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。我还希望有朝一日,能够将这些年对三产融合模式的探索形成可复制的商业模式,让仫佬族的特色产品走进千家万户。
讲述人:韦兴智 广西罗城旭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“头雁”项目学员
审核专家:王景伟 华中农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
策划组:宋雅娟 谢芸 武玥彤
通讯员:施丹 廖小庆 孙楷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