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10-04 14:46:13 来源:光明网 阅读量:8716
黄河流出宁夏最后一段,在石嘴山市惠农区调皮地“扭动腰身”,冲刷出一片湿地河滩。人们沿岸而居、依河而生,渐渐有了银河村。
暑气减退的午后,沿着银河村外砂石小路走向2公里处的黄河岸边,只见万亩湿地芦苇摇曳、飞鸟嬉戏,与远处的嵯峨贺兰山相映成趣。不少游客举起手机,记录这多姿美景。“20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河滩地,种地放牧是村民的主要营生。现在,银河湾已经是植物和鸟类的地盘喽!”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学锋几句话,揭开了银河村蝶变的故事。
诚然,对于银河村村民来说,亲水而居的记忆,并不总是美好如初。“连年耕种放牧,湿地逐渐沙化,一场大风,黄沙就把田间沟渠给淤了,年年开春挖沙清渠。”村民杨兴平曾经种了1000亩河滩地,虽然广种薄收,但也舍不得“割爱”。
“户均几百亩,哪个都舍不得退。有村民说,河滩地不让种,心里感觉像‘死’了一回。”王学锋告诉记者,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,给大家讲退耕还湿的生态效益和长远价值。渐渐地,种植大户松了口,大家都跟紧退耕的步子,全村一共退了1万亩河滩地。
退耕还湿,是银河村从“后进村”向“后劲村”蝶变的开始。自打湿地还给自然,黄河岸边就大变样了,土生土长的红柳从稀稀拉拉变得密密麻麻,慢慢长成了3000亩的天然红柳林,逐步把一座座沙丘包围,村民们都说,“沙子有腿也跑不起来了”。
生态向好,银河湾迎来首批游客——候鸟。“经常到河滩上遛弯的村民发现,不知啥时候来了这么多鸟,也叫不上名字。”王学锋说,从秋季到来年春季,数不清的鸟类在这里栖息,直到络绎不绝的摄影爱好者扛着机子追过来,大家才知道这些都是迁徙的候鸟,银河湾是它们的能量“补给站”。随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、黑鹳、白头鹤等频繁来银河湾“打卡”,这里的监测鸟类达324种。银河湾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达18种,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0余种。2019年,这里还被评为自治区级湿地公园,银河村开始美名远扬。
“面子”扮靓的同时,银河村也在踅摸,“里子”怎么变厚实?2017年,银河村通过集体股权改革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,与驻地的粮食储备库合作代购玉米,还给周边的建筑公司、养殖园区提供建筑材料、购销水果等。合作社当年盈利“第一桶金”32.8万元。
一番“牛刀小试”,给村民带来了发展希望,然而,作为“领头雁”的王学锋,短暂喜悦后又陷入沉思,“依附企业终究不可持续,且联农带农效果不明显,乡村振兴还是要有自己的产业”。
2019年,自治区开展“多规合一”村庄规划编制,银河村作为试点之一,经过重新规划,迎来了发展拐点。黄河草滩、万亩湿地、候鸟天堂、观鸟基地、摄影创作基地……这些不都是银河村发展农文旅的优势吗?村党支部外出学习考察后,计划整合闲置宅基地、河滩地等,利用集体资金打造旅游区。
不料,村民却“不买账”。村民代表大会上,大家的疑问一长串。为了让村民了解银河村的生态优势和发展潜力,村党支部带着村民代表到陕西等地观摩,做思想动员。“一边整合资金配套基础设施,一边鼓励村民结合自家情况参与到乡村旅游中,双管齐下嘛!”王学锋说,从2020年开始,银河村陆续建设文化广场、乡村大舞台、游客接待中心、火车皮创意餐厅等,申报获批了国家黄河郊野公园银河湾段项目,建设了黄河农耕文化数字体验中心、黄河根雕艺术馆等,银河湾生态旅游区获批国家3A级旅游区。
退了河滩地的村民,新营生各式各样。有人借着多年放牧经验,在村里的集中养殖园区规模化养殖肉牛;有人将闲置院落改造成特色民宿,专门接待湿地观鸟的游客;有人承包土地种植瓜果,搞起了休闲采摘。年轻的村民柏波看到了家乡的变化,回村流转土地建了6栋小拱棚种植无花果,借着乡村旅游的客流量,好果子根本不愁卖。“一栋棚年产2000斤左右,基本供休闲采摘了。”柏波说,原来种河滩地的父母也主动到大棚学习新的种植技术。
“立秋后,大批迁徙候鸟陆续到来,一到周末,观鸟的游客爆满,走的时候都不会空着手!你看,桃子刚采摘完,李子就接上了。”银河村李家采摘园负责人李占平告诉记者,游客不光乐意来、体验好,还购得欢呢!
保护一片湿地,带活了一个村子,引来了致富的“金凤凰”,让银河村吃上了“旅游饭”。去年,村子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,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.7万元,村集体收入达140万元,连续三年破百万元。
《光明日报》